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青年说 | 李怡汐:青年影像点燃“半夏”,青春不朽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3-31

五月是心理健康月

为增强精神力量,献礼建党百年

电视学院团委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合举办五四青年说”主题演讲活动

通过电视学院七位优秀青年的演讲

赓续精神血脉,凝聚青年力量

磨砺生命韧性,绽放青春光芒


▲ “五四青年说” 李怡汐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

2017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李怡汐

探寻“半夏”影展中的青年影像力量


▲ 戳这里👆查看李怡汐同学的精彩演讲 ~


我的名字是“半小夏”


“2003年的夏天,是一个特殊的夏天,非典肆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带领同学们扛起摄像机自发冲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当时正值半夏,同学们借用鲁迅先生那句‘为了忘却的纪念’,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这就是‘半夏’这个大学生影像展最初的模样。”


李怡汐和每一位“半小夏”一样,对“半夏”的来历可以熟稔地娓娓道来。与“半夏”有关的故事,李怡汐更是可以情绪炽烈地讲上一天一夜。


▲ 李怡汐讲述“半夏”来历


入学的第一年,李怡汐加入了电视学院学生会的宣传部,而这,正是她与“半夏”之间故事的序曲,她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的策展人“半小夏”。


▲ 初次成为“半小夏”的李怡汐


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采访侯祖辛导演,她笑称侯祖辛导演是她进入“半夏”的“敲门砖”。祖辛导演的片子里,记录着老摇滚人们热烈的生活。开幕展映的那天,她收到了一张来自祖辛导演的《老摇滚》CD,也是这张CD正式敲开了她走向影像世界的门。


▲ 李怡汐收到来自祖辛导演的CD《老摇滚》


从那以后,她开始关注青年影像人在电影故事中态度的传达,好奇他们在幕后奔波又坚定的旅程。在一届又一届的“半夏”影展中,她见证了未来电影萌芽的过程,也呵护着这些对影像怀揣热爱的人。


▲ 李怡汐留下的“半夏”纪念品们


再见后的再见,永不停息的青春


2019年,第十七届“半夏”本该是李怡汐参与举办的最后一届,那时她说“这次真的要再见了”。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去年的影展未能如期举办,曾经的“半小夏”一一离开,第十八届的重任又重新回到了李怡汐的身上。她说这大概是她和“半夏”之间的缘分吧,“每年半夏都会很痛苦但很值得。”


向下滑动查看


▲ 李怡汐对“半夏”说过的两次再见


李怡汐说“半夏”的主题曲《半夏的纪念》唱的就是她自己,“几年前我坐在台下看你的表演,成熟的眉眼,简练的语言,有多难。”



点击收听《半夏的纪念》主题曲


向上滑动查看《半夏的纪念》歌词


当你的青春飞在空中
回旋成最美的画面
在那么多被定格年月
我们有一样的红绿蓝
如果你遇见那年夏天
朝你微笑的脸
是记忆的里复刻的永远
几年前我坐在台下看你的表演
成熟的眉眼 简练的语言
有多难

思念
在秋天里落叶
在冬雪里凋谢
在春雨里流连
梦想
在晨昏间浮现
在日月里辗转
在季节里更迭
告别
是另一种体验
让我更加了解
没有人说再见
世界
需要被看见
这光芒的夏天
是如何被纪念


▲上下滑动查看主题曲《半夏的纪念》歌词


当年带领她的师哥师姐渐渐离开,现在的她也是一个“大师姐”了,为了不让“半夏”从自己这里断代,也出于自己从一而终对于影像的热爱和守护“半夏”的责任,说了再见的她,最终又回到了这里,和十八岁的“半夏”再相见。


追光者的起点


对光影的热爱,对青年影像的责任,让李怡汐再次回到“半夏”。回首十七载,无数造梦人在这里用一帧定格永恒。因此,李怡汐无比珍视“半夏”这个追光者们的起点,他们从这里出发,朝着影像的光一路前行。


向下滑动查看



▲ “半夏的纪念”作者们的反馈


这就是无数和李怡汐一样的“半小夏”们努力的意义,他们让更多青年人的影像被看到。很多师哥师姐,原来是“半小夏”,最后站上了领奖台拿到了“半夏”的奖。而很多的优秀导演也都因为“半夏”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 左右滑动查看从“半夏”走上大舞台的导演们


“我不知道未来我的路会怎么走,但我永远知道,半夏是一个能让导演被发现的平台。在李怡汐看来,“半夏”的主角不是晚会,也不是明星,而是导演与其思想,他们始终在“半夏”这个青年影像者的平台上熠熠生辉。


“迟到的成人礼”


去年本该是的第十八年,但却被又一场疫情打断,推迟到了今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李怡汐陪伴着迎来了它“迟到的成人礼”,“成人礼”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从“还原生活影像”到“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从中国传媒大学升起的“半夏”之星,最终汇聚成了一条新时代青年影像的璀璨银河。


▲ 国际青年导演交流


今年也是李怡汐成为“半小夏”的第四年,她见证了的脚步逐渐走向世界。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的各个角落的影片参与影展,三年来走进100余所高校,放映1000多场影像。类型也不再局限于纪录片,关注社会发展、用自己的思考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影像记录社会的片子,都深受“半夏”的青睐。


▲ “半夏”与国际影展


在李怡汐看来,是个不太一样的地方。“它是一个关注社会的平台,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她也开始明白新闻和影像的关联,影像作为一种载体,它和个人的梦想、青年的梦想,以及这个国家的梦想紧紧相连。


▲ 历代“半夏”中的时代故事


一百年建党,十八载,成年的画卷中展开的,当是与时俱进的中国故事,和时代下的我们。


在影像中见证成长


时间见证着“半夏”的成长,而“半夏”也在见证着李怡汐的成长。


她分享了第十一届“半夏”最佳剧情片得主韩帅导演的故事。当年那个极度痛苦、得不到认可,以为自己导演生涯“寿终正寝”的女孩,在实现了蜕变,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捧回了银熊奖的奖杯。


▲ 李怡汐讲述韩帅导演的故事


作为影像传播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她看到无数青年导演在影像里找到自我,不再迷茫。而她和其他的“半小夏”们带着对影像最初的热爱和赤诚,在“半夏”之中收获能力和成长,收获对学院、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收获了青春里共同奋斗的热血记忆和感动。


▲ 李怡汐与“半夏”伙伴合照


李怡汐也坦言,因为想要让自己更专业,对这份工作更加负责,策展的过程中她常常面对着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这些压力都是在互相的打气和鼓励中,在互发的一篇篇“小作文”里烟消云散。课业的密集、策展的坎坷、生活的挫折,她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在最后一刻的晚会上,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 解压宝典——来自教练的小作文


三届“半夏”以来,观众证变为编号000的策展人工作证,李怡汐成为青年人影像梦想支点的初心未曾改变,用优质影像记录新时代故事的步履也始终未停。之后,李怡汐也会踏上她新的征程,去往她自己的青春。她的眼里,将始终带着的光,在影像的场域里,去目睹更多故事发生。


▲ 李怡汐的观众证与策展人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半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今年夏”的成人礼

“半小夏”们邀您共同见证!


友情提示

第十八届“半夏的纪念”

征片与志愿者招募已正式开启

快扫码加入吧!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编辑/黄天航               

美编/徐远在   

主编/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